全部
  • 全部
  • 图标
  • 平面图形
  • 背景纹理
  • Mockups
  • 字体库
  • 幻灯片模版
  • Ui Kits
  • 样式/笔刷/动作
  • 网站素材
  • 视频/3D
  • 其他

看人识人 – 设计师辅技手册

这次给大家分享的是是一套比较高级的设计师辅助技能——《看人识人 – 设计师辅技手册》这套将帮你重新认知很多设计师应该知道的事情,所以一定要读,enjoy!

相信很多设计师都见过这张图,它说明设计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。不仅仅需要熟练主技能,设计师还需要在其他技能上有所领悟,才能更好的辅助自己的设计。《设计师辅助技能手册》系列目的就是探讨设计师的一些有趣&有用的辅助技能。

前言:性格研究 & 设计

完善产品的用户体验是设计师的本职,但是殊不知,客户的体验往往也很重要。只有当合作融洽时,团队才能更加稳定,设计才能更好的落地。对于合作体验设计而言,核心是看人,也就是“快速了解用户”。了解之后,才能去寻找合适的方式去沟通和推动。

那么如何看人?一般而言看人被分为以下三个维度:性格情绪人性本篇将从性格说起。先说结论: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,针对不同的性格,使用不一样的合作策略,可以避免冲突,增进融洽并提高合作效率例如和“高开放性”性格的人合作,设计师可以不断的主动头脑风暴,出idea;和“高外向性”的人合作时,信任感比较容易搭建,可以随时进行质疑和讨论。

但是如何去评判人的性格?这些性格的长短处是什么?下文将具体分析性格,并提出性格评判的方法。同时给出实际工作案例。

Part 1.什么是性格

性格是只是指人的一贯,稳定的心理特征、思维和行为方式。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:欧洲研究者认为,性格(Character),原意为“被刻上的印记”,先天意向比较强烈。然而美国学术界认为,人格(Personality),原意为Persona(面具),后天意向比较强烈。气质(Temperament)是人感受到刺激时,情绪反应的特征,是性格的基础,气质是与生俱来的。研究性格,人格,气质的心理学,被称之为性格/人格心理学。

对于性格,我们需要了解性格的几个概念:

  • 性格形容词:指形容性格特征的词。在描述别人的性格特征时,我们常使用形容词,例如A是一个懒惰且不值得信赖的人。B是一个乐观的人,C是一个焦虑的人。能被用以描述人们特征的形容词,被认为是特质形容词。所有这些特征描述了人格的不同方面。
  • 性格特征:学术界称为心理特质。性格特征有以下几个作用:
    1.帮我们描述性格,从而容易理解人们之间的差异;
    2.解释行为,行为的部分原因与人格有关;
    3.
    预测未来的行为。例如谁能够承担压力?谁能够更好的和人相处?这直接影响我们的沟通策略,对不同类型的人,使用不同的沟通方法,方便达成共识。
  • 本性难移 & 场景克制:
    本性难移是指人格的稳定性。人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,正常不会随着时间变化。例如一个人今天会议时表现为开朗,那么在其他会议场景下,正常情况下也是开朗的,不会突然变得暴躁。场景克制是指人格的不稳定性。随着场景变化,人格可能被夸大或者抑制。例如一个脾气暴躁的人,进入职场后,由于在工作场景,并不敢表现愤怒,经过一段时间后,暴躁的性格被隐藏。但犹如死火山一般,随时有可能变为活火山,尤其是受到刺激或者应激事件后。
  • 场景人格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下,人格的表现不一样。例如在父母面前是反抗人格,到了朋友面前则变成了和谐人格。对于设计师而言,由于实际工作场景固定,一般都是与固定的人(产品经理),在固定的地方(工位或茶水间),用固定的方式(当面或电话)合作,场景相对固定,所以影响不大。但如果场景变化后,人格可能会变化。例如与高外向性的人在工位讨论时,他不会在意你打断他。但如果和他在老板的办公室里讨论时,场景就发生了变化,同样的打断,可能会引起反弹。所以在工作中,每次场景变化都要小心。

Part 2.性格评判方法——大五模型

大五模型是一个经过实际验证的性格评判系统。也是过去二十年中,人格研究者支持最多的分类模型。模型的特质被分类

1.外向性(Extraversion)

2.随和性(Agreeableness)

3.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

4.情绪稳定性(Neuroticism) 

5.开放性Openness)。

其中,每一个类别都有一些特有的特质形容词。这些词被分为高分,中等和低分三个维度,如下图:

对于这五因素与生活的关联,心理学家已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

  • 高外向性的人喜欢聚会,它们经常参加社会活动,使枯燥的地方具有活力,喜欢交谈。事实上,“来自社会的关注”是外向者的重要特征(Ashton, Lee & Paunonen,2002)高外向性者认为,获得的关注越多越愉快。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力比较大,通常处于领导地位。
  • 低外向性”的人,在聚会中更像是局外人(Jensen-Campbell & Graziano2001)。而且面对女性时比较害羞。

这些特征并不意味着“高外向性”在任何时候都有利。例如外向者喜欢开快车,追求刺激。与内向者相比,它们会更多的卷入车祸。

  • “高随和性”的格言是“让我们融洽相处”。这些人喜欢用协商解决冲突。他们喜欢和谐的社会交往,合作的家庭生活。高随和者更容易从社会冲突中退出,回避不和谐的环境。
  • “低随和性”的极端是攻击性。研究者(Wu & Clark2003)发现,攻击性和许多日常行为有很大关系。例如因为愤怒而打人;事情不能正常发展时勃然大怒;用力摔门等。而且低随和者总是强调自己的权威(Graziano & Toby2001)。

简而言之,随和的与他人相处融洽,广受欢迎,避免冲突,争取和谐的家庭生活。不随和的具有攻击性,容易使自己卷入大量的社会冲突中。

  • 尽责的是勤勉的他们工作努力,守时,行为可信赖。尽责者也获得积极的成果,比如学习成绩更好,工作满意感更高,更强的工作安全感以及牢固的社会关系(Langford2003)。
  • 尽责可能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比较差。另外在已经建立恋爱关系时,低尽责性的人会对情敌做出更多的响应(Schmitt & Buss2001)。以囚犯为样本来说,尽责性得分较低者,有频繁被捕趋势(Clower & Bothwell2001)。

总之,尽责性得分高者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良好,他们避免破坏规则,拥有更稳定与安全的恋爱关系。

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与困难。情绪稳定涉及人们处理这些压力的方式。

  • 高情绪稳定者,他们是理性的代表人物。他们能在会议上保持冷静,不容易愤怒而且乐观向上。在讨论中,他们喜欢坐的离别人很近,讲话节奏适中,用词得当。
  • 情绪稳定者,在一天之中可能体验到更多的疲劳感(Devries & Van Heck2002)。人际关系方面,他们的社会关系更容易经历起伏,波折。 在事业上,低情绪稳定性者事业成功,部分原因是于情绪不稳定的人,在日常压力中,偏离了方向,部分原因是他们体验到更多的疲劳,也有可能是他们会“自我设障”(Ross,Canada,& Rausch2002)。自我设障(self-handicapping)被界定为“保护自尊,在工作或竞争中设置障碍阻碍成功”的一种趋势(Ross et al.2002p.2

总之,情绪稳定性低者多变的情感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对于一下的句子,你赞成还是反对?

“晚上醒来时 ,我不确定自己是真的经历过某事还是仅仅在做梦。“;“我醒来时知道自己在做梦,甚至在梦里也知道。”;“我能控制或引导梦里的内容;“梦可以帮助我解决当前的问题或担忧。”如果你倾向于赞成这些陈述,你在开放性上的得分会很高。开放性得分高者能回忆起更多的梦(Watson,2003)

  • 高开放性者与喜欢新东西,包括食品,新奇体验等。甚至跟婚外情有关(Buss, 1993)。他们很少受条条框框的约束,爱玩。而且喜欢不寻常的幽默。同时,他们也容易感到厌烦。
  • 开放性较低的人视野狭窄。他们守时,喜欢照章办事,对艺术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兴趣,偏向熟悉的,别人已经试过的,真实的东西。他们表达保守的观点,偏好维持现状。对他们而言,信守承诺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。

总体来说,高开放性的人喜欢拥抱新方法,新经验,对外面世界充满了好奇心。而低开放性的人,更喜欢稳定。

Part 3.大五模型的运用

在本章中,将会结合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人,演示该模型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方法。方法的核心流程为:

1.人物背景主要作用:

人在刚开始工作的1-4年中,性格还不稳定,等到第4年之后才能趋于平稳。这意味着在新人在某些方面是有共性的。比如在尽责性,随和性,情绪稳定性上偏低,开放性比老员工高。

虽然人格有稳定性,但是每个人对项目的投入度不同,所以性格会有所变化。举例来说,如果一个总监有很多项目,A项目是重点项目,他会一一跟进落地细节,展现出高尽责性。B项目是普通项目,对于细节就不关心。

人物背景研究主要包括工作经验,项目投入度,话语权。

  • 工作经验可以通过职级,工作年限来简单判断。一般来说,低职级的人,五个维度都趋于低分,职级高的人,一般趋于中等。这种预判适合第一次见面之前,用作简单判断。通过分析,适当调整沟通姿态。
  • 项目投入度主要看对方是否身兼多职。例如总监一般都会管好几个产品,一般他只会对有潜力的产品亲力亲为。投入度不高会容易导致尽责性评分较低,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性格是不尽责的。
  • 项目话语权主要针对产品团队结构,有的Team大家职级都差不多,经验和话语权相当。有的Team职级相差太大,比如一个P3带着很多P1毕业生,这样P1们其实话语权很弱。话语权很弱的情况下,产品们都偏执行,随和性偏低。

背景研究对于刚开始合作的团队比较有帮助。通过一些基本信息,就可以判断出团队的性格走向,进而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。

2.核心事件:指在合作中出现过的大事件,这些事件是观察他人性格的大好时机。例如产品在例会上,和GM为了方案的合理性据理力争。这证明他是一个高情绪稳定性,高外向性的人。只要合作中深入观察,一定能发现这些事件。

3.性格对照比较好理解,基于客观事件,对照表格进行关键词对应,列出对方的性格特征。对于合作策略的制定,其大方向为“性格互补”。分析出对方的性格短板后,尽量弥补对方的性格弱点,来保持团队性格平衡。例如对方是非常善于布局,喜欢着眼于未来,属于高开放性。此时作为设计师,你需要降低开放性,变得着眼于眼下,去完善眼前的方案和方向。

Part 4.案例分析

接下来的案例分析中,我将展示并分析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性格。并通过大五模型,分析出对方性格。最后展示沟通策略。

案例一:

W是刚入行的助理产品,没有太多工作经验。只跟一个产品,项目投入度高,偏执行。他在工作中有以下事件:

  • 尽责性:
    -对于稿件中所有细节,他都会找出来一一讨论(高尽责);
    -敢于顶撞GM,并和GM据理力争方案(高尽责)
    -坚持自己的想法,经常坚持自己的方案(高尽责,低随和)
  • 随和性:
    -遇强则强,她和我们组另一个设计师很激烈的吵架,互相看不过去(低随和)

从以上事件来看,他属于高尽责性,低随和性的人,对于这种性格,在合作中的策略为:降低尽责性,提高随和性。实际操作中,我们的做法是:

1.出稿时,降低细节走查,多出新方案讨论(降低尽责);

2.设定底线方案,不超过底线就可以妥协,减少硬对抗(提高随和);

3.鼓励他们提出批评,并一起质疑&修改(提高随和);

4.创新方案他没有话语权,会比较难推。所以创新方案一定要考虑周全。如果无法沟通,说可以一起去找对方Leader

总体来说,与这类人合作需要多注意方向性问题,不要舍本求末,方向偏了会很浪费时间。其次,因为他没有决定权,遇到原则性问题可以拉对方上级一起沟通。当然和这类人合作的优势是在于,不用担心落地细节,因为对方会仔细检查。

案例二:

S是高级产品经理,在腾讯工作了3年多,工作经验丰富,只跟一个产品,项目投入度高。他是组长,拥有话语权。在合作的一年间,记录了以下事件:

  • 随和性
    -过需求时,只要有理有据的想法,他会支持(高随和);
    -对设计师比较信任,遇到方向性的事情都主动喊设计一起讨论(高随和);
    -从来没见过他发火,有什么话直说(高随和);
  • 外向性
    -为人和善,经常开重口味段子(高外向);
  • 开放性
    -能听进别人的意见,总是组织设计师一起脑爆(开放偏高);
    -对于设计或者开发提出的新方案,都是抱着肯定的态度来回复,有时候愿意尝试个性有风险的方案(开放偏高);
    -总是想搞点新玩法(高开放);

这类人属于高随和性,高外向性,开放性偏高的人。和这类人合作相对比较轻松,总体策略为在5个维度上保持适中。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1. 方案落地时,需要注意细节打磨,他不太关注这些(提高尽责)

2. 提出比较新奇的idea,他会与你一起完善和推动(提高开放)

3. 有什么话或者新想法可以直说,这类性格对新鲜的主意比较在意。即使想法不是很成熟,他也会挖掘方案中的新鲜点,应用在现有产品中(提高开放)

4.老板侧推动力强。属于老板比较信任的人,他可以随便提意见(降低外向)

总的来说,这类人是比较理想的合作伙伴。工作经验和项目投入度足够,也有话语权。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理有据就可以说服。和他合作期间,氛围非常融洽。

案例三:

H是产品总监,工作时间大概7-8年,工作经验非常丰富,只负责一个产品,项目投入度高。话语权很高,几乎所有事情都要给他拍板。他的性格事件如下:

  • 尽责性
    -对于方案细节管控严格,小到交互稿上,指示箭头的有无都不放过(高尽责);
    -对于现网产品非常熟悉,只要是现网出现过的设计/交互方式,他了若指掌(高尽责);
    -喜欢用2G手机测试产品在低网速下的体验,对于细节的控制非常极致(高尽责);
  • 开放性
    -坚持自己选的方案,选择的方案都偏保守(低开放);
    -创新方案,比较难以推动,他倾向于安全选择,规避风险(低开放);
  • 外向性
    -周会上不怎么发表意见,对于GM的反馈不肯定,也不否定(低外向);

H是典型的高尽责性,低开放性,低外向性的人,而且还是总监。和这类人合作需要一些策略,首先需要摸清对方底线。例如几次合作中,我们感知到他特别看重细节,所以针对他的性格,我们的沟通策略是:

1.稿件细节必须走查,保证不出现任何错误(提高尽责,因为总监身份)

2.每个方案最好能找到竞品,并分析出竟品这样设计的理由。如果他感知到方案预研充分,就不会深究,大大提高沟通效率(提高尽责,因为总监身份)

3.这种性格的人偏重落地,需要多提完整的创新方案(提高开放)

4.这种类型的人偏内向保守,所以他几乎不会违抗老板,就算是他自己认可的方案,也不一定会得到支持。所以做好据理力争的心理准备(提高外向)

总的来说,和H沟通时,无论是日常需求还是创新方案,只要注意好细节问题,就能够很好的进行合作。

案例四:

接下来的案例是T,产品组长,工作经验5年左右,当时负责两个产品,所以投入度不是很高。他凡事都听上级意见。他的性格事件如下:

  • 外向性
    -坐在同一层楼,较少当面沟通,沟通以RTX为主(低外向);
    -几乎没有一起吃过饭(低外向);
  • 情绪稳定性
    -争执时,不太能控制情绪。曾经因为别人不赞同他的观点,摔笔走人(低情绪稳定);
    -对于方案容易焦虑,担心方案不够好(低情绪稳定);
    -对于老板的挑战不自信,不敢反驳回去(低情绪稳定);
  • 随和性
    -主张争执时,听从产品意见(低随和);
    -经常无法说服下属产品经理(低随和);
  • 开放性
    -对于创新方案不排斥,喜欢进行多方案对比(中等开放)

T的性格是属于低外向性,低随和性,低情绪稳定性的性格。这种性格比较难以合作,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的沟通策略有:

1.方案尽量完善,给T和他的上级一起看,争取一次过,避免来回修改。(提高尽责,提高沟通效率)

2.方案深度需要保证,因为这类性格喜欢多方案(提高开放)

3.讨论之前,将所有逻辑细节写清楚,一次性发在群里给到对方,避免当面争执(避免当面刺激,提高随和)

4.讨论中,全程保持客观,不要激起对方情绪(提高情绪稳定)

5.为了保证项目透明度,每天出的所有方案,都会在RTX群中同步(提高外向)

总之,如果和这类人合作,需要额外注意,注意不要产生冲突,重点保证团队之间合作的稳定性。想办法提高方案通过率。

总结

本文主要介绍了看人技巧之一的性格观察,主要讲述了的性格的形成机制,大五性格模型和性格沟通策略。通过大五性格模型,分析出对方性格后,可以制定相应的沟通策略,让合作更加融洽,团队能力更加平衡,设计更容易落地。

然而性格只是看人三维度中的其中一点,《设计师辅助技能手册》的下一篇,将继续分析情绪。其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情绪,如何去进行自我&他人情绪管理等内容。

参考资料:

  • Randy J. Larsen, David M Buss,  <Personality Psychology – Domains of Knowledge About Human Nature> p4, p76, p114.
  • 植木理惠 <超聰明圖解心理學>  p184, p192
  • Pierce Johnson Howard, Jane Mitchell Howard, <The Owner’s Manual For Personality At Work – How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ffert Performance, Communication, Teamwork, Leadership, And Sales> p 137
  • 維基百科,五大性格特質,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4%BA%94%E5%A4%A7%E6%80%A7%E6%A0%BC%E7%89%B9%E8%B4%A8
  • Norman, Warren T. “Toward an adequate taxonomy of personality attributes: Replicated factor structure in peer nomination personality ratings.”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.6 (1963): 574.
  • Ashton, Michael C., Kibeom Lee, and Sampo V. Paunonen. “What is the central feature of extraversion? Social attention versus reward sensitivity.”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3.1 (2002): 245.
  • Jensen‐Campbell, Lauri A., and William G. Graziano. “Agreeableness as a moderator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.”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9.2 (2001): 323-362.
  • Murphy, Shirley A., et al. “BEREAVED PARENTS’OUTCOMES 4 TO 60 MONTHS AFTER THEIR CHILDREN’S DEATHS BY ACCIDENT, SUICIDE, OR HOMICIDE: A COMPARATIVE STUDY DEMONSTRATING DIFFERENCES.” Death studies 27.1 (2003): 39-61.
  • Schmitt, David P., and David M. Buss. “Human mate poaching: Tactics and temptations for infiltrating existing mateships.”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0.6 (2001): 894.
  • Trobst, Krista K., et al. “Personality pathways to unsafe sex: Personality, condom use, and HIV risk behaviors.”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6.2 (2002): 117-133.
  • Clower, Christen E., and Robert K. Bothwell. “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g Five and inmate recidivism.”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5.2 (2001): 231-237.
  • De Vries, Jolanda, and Guus L. Van Heck. “Fatigue: relationships with basic personality and temperament dimensions.”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3.8 (2002): 1311-1324.
  • Heaven, Patrick CL, et al. “Personality and sex.”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5.2 (2003): 411-419.
  • Ross, Scott R., Kelli E. Canada, and Marcus K. Rausch. “Self-handicapping and 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: mediation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Conscientiousness.”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2.7 (2002): 1173-1184.
  • Watson, David. “To dream, perchance to remember: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ream recall.”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4.7 (2003): 1271-1286.
  • Gangestad, Steven W., and David M. Buss. “Pathogen prevalence and human mate preferences.” 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 14.2 (1993): 89-96.

转载注明:iamxk
原文地址:ISUX

分享到:

标签

热门设计资源

设计小咖小程序
设计小咖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
手机使用更方便!

设计小咖公众号
设计小咖公众号

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,不错过任何福利。